ETF走向“舞台”中央 持股规模超过主动基金
证券时报记者 张娟娟 郭洁
今年以来,A股ETF(指数基金)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,权益类ETF规模先后突破2万亿元、3万亿元大关,并且持股规模首度超越主动权益基金,成为股票型基金的“顶流”。
近年来,指数化投资理念愈发受投资者认可,ETF产品凭借透明、低费率、交易便捷等优势,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,ETF在市场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,已成为A股市场“重器”,并且正逐渐改变传统的投资生态。
净流入额和成交占比
均创历史新高
截至11月22日,全市场ETF的资产净值攀升至3.59万亿元,较年初的2.05万亿元规模增超1.54万亿元,千亿规模ETF数量从年初的1只增至6只。
ETF已成为各路资金借道入市的重要工具。数据显示,截至11月22日,今年ETF净流入资金达到1.05万亿元,其中权益类ETF(包含股票型和QDII类ETF)净流入金额达10043.39亿元,为首次年净流入突破1万亿元,且超过之前三年净流入的总和。
从细分来看,年内净流入额居前的权益类ETF多为跟踪沪深300、中证A500、中证1000等指数的宽基ETF,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易方达沪深300ETF、华夏沪深300ETF年内净流入位居前三,均超千亿元。
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入,不乏“国家队”支持。从基金年内披露的定期报告看,中央汇金旗下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在今年第三季度大举增持4只沪深300ETF,以期末净值计算,累计增持金额超2700亿元。
向前追溯发现,中央汇金已在年内对ETF开启“定投”模式。今年一季度,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获中央汇金增持263.56亿份,易方达沪深300ETF获增持457.06亿份,华夏沪深300ETF、嘉实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分别获增持169.93亿份、156.04亿份、158.67亿份。今年二季度,上述5只ETF合计再获中央汇金增持88.07亿份。
中央汇金持续增持沪深300等大盘宽基ETF,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,凸显出政策对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重视。
从成交情况来看,股票型ETF成交额近年来持续走高,从2020年的5.81万亿元增长至今年内的14.52万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股票型ETF成交额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比例从2020年的2.82%逐年增长至2023年的5.46%。今年以来,股票型ETF成交额占比升至6.79%,创出历史新高。
交易占比的上升,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增量资金选择以指数基金作为入市工具,ETF对市场的影响也在加强。
现身近1600家公司
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
在规模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之下,指数基金现身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。
据证券时报·数据宝统计,2017年,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ETF(含发起式)的公司数量不到150家。自2022年起,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ETF的公司数量快速增加,2022年接近600家,2024年三季度末已接近1600家,数量较2023年末翻倍。从持股市值看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前十大流通股东的ETF持股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,达到近1.16万亿元,较2023年末增加超2倍。
从单家公司来看,不少指数权重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多只ETF。比如中科创达目前属于沪深300、创业板、创业大盘、创业板50等重要指数的成份股,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,指数基金股东占据六席,持股市值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占比超过50%。
另外,掌趣科技、金龙鱼、北方稀土、阳光电源等公司均有5只及以上的指数基金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。盛美上海、海光信息、中芯国际、晶科能源等10余家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均为跟踪科创50、中证1000等重要指数的权益类ETF。
从背后原因看,主要系跟踪沪深300、中证1000、中证800以及中证A500等指数的ETF发行数量及规模大幅增加所致,这些指数的成份股普遍以大盘股为主。
三大维度看
基金市场风格转变
维度一:业绩助推投资风格转向
再好的投资产品也要靠业绩说话。近年来,被动产品赚钱效应的提升推动市场投资风格逐渐从主动向被动切换。截至11月22日,今年以来,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超过9400亿元,超过之前两年的总和。
富国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苏华清指出,主动投资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,赚钱效应看,近三年进行指数投资的投资者获得感更强。此外,指数型基金不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,在牛市行情中或更能抓住市场上涨行情。
从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业绩对比来看,据数据宝统计,中证主动偏股基金指数、中证被动股票基金指数今年内分别录得4.93%和12.11%的涨幅。结合历史数据来看,2019年~2020年,主动偏股基金整体表现显著强于被动股票基金。2021年,两者收益率差距明显缩小,主动偏股基金指数全年收益率仅高于被动股票型基金指数0.16个百分点。2022年以来,被动股票型基金行情表现持续强于主动偏股基金,且差距逐渐加大。在此背景下,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基金逐步走向公募基金舞台中央,活跃在“聚光灯”下。
维度二:总持股市值首次反超主动基金
今年以来,被动型基金总持股市值持续攀升,且首次超越主动型基金的持股市值。
被动型基金持股市值从2023年末的1.9万亿元增长至今年三季度末的3.24万亿元,增幅超70%。相比之下,主动型基金持股市值从2021年5万亿元的高点逐年下降,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持股市值跌至3.18万亿元,首次低于被动型基金的持股市值。从持股占比来看,目前被动型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流通市值比例为4.25%,高于主动型基金持股占比0.08个百分点。
以基金成立日来统计,今年以来共有1000余只基金发行,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发行数量达到332只,占比超三成;增强指数型基金有28只。相比之下,普通股票型基金仅29只,偏股混合型基金超200只,被动权益产品的发行数量已经显著超过主动权益产品。今年以来成立的发行规模超50亿元的“巨无霸”级别的被动指数基金产品有6只,其中5只均在11月内成立,进一步巩固了被动投资策略的主导地位。
另外,以申请材料接收日来统计,今年待审批的股票指数基金超过90只,占偏股型基金比重接近四成,占比创年度历史新高。
维度三:资金从沪深300切换到中证A500指数
自10月15日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以来,资金开始持续涌入中证A500指数产品,多只中证A500 ETF基金规模相继突破百亿元。截至目前,市场中中证A500 ETF数量达14只,基金规模合计达1613.76亿元。
中证A500ETF获得市场热捧,从背后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:
其一,行业配置方面,中证A500指数成长属性更高。相对于沪深300指数,中证A500指数在市值的加权上赋予了目前市值规模不是特别靠前,但具备高成长性、长期投资潜力的行业更高的权重,纳入了更多新经济领域的龙头公司,新质生产力“含量”更高。
其二,中证A500指数体现了更强的成长性。从年度业绩来看,2020年以来,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营收同比增速均高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。
其三,资金倾向于投资低估值的优质资产。截至2024年11月22日,中证A500指数市净率为1.46倍,滚动市盈率为14.01倍,分别位于过去10年的10.78%和44.31%分位,均处于中游偏低水平,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。
对A股定价产生影响
指数基金优异表现的背后,是成份股扎实基本面的体现。国泰君安认为,2024年以来,股票型ETF屡次展现了显著的边际定价能力。中航证券表示,ETF或将逐渐掌握A股定价权。统计显示,ETF对A股定价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。
一方面,对上市公司而言,ETF是资金借道入市的重要渠道,获重要指数纳入的公司,能吸引更多资金持股,优化持股结构,提升持股稳定性,有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。
从指数成份股变动情况来看,据数据宝统计,以2024年三季度末与2023年末相比,ETF股东(前十大流通股东,含联接ETF、发起式ETF)数量下降的公司中,遭重要指数剔除的公司数量更多;相反,ETF股东数增加的公司中,遭重要指数纳入的公司数量更多。
获重要指数纳入或剔除,代表指数对标的公司历史基本面的认可,对公司未来的投资价值以及流动性的影响或存在正相关性影响。
举例来看,中粮科技2023年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,共有4只ETF,今年三季度末仅剩1只,主要因公司被踢出中证500指数、中证800指数成份股。禾迈股份2023年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2只ETF,今年三季度末全部退出,主要因公司被踢出科创50及科创创业50指数成份股。相反,前十大流通股东中,ETF数增加的新诺威、神州泰岳、润泽科技等公司均获4只重要指数纳入。
另一方面,从市场表现来看(剔除今年上市公司,截至10月22日),个股涨幅的高低与ETF股东数量显著正相关,ETF股东数量为0的公司,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低于2%;ETF股东数量为3家的公司,今年以来平均涨幅在13%左右;ETF股东数量超过5家的公司,今年以来平均涨幅超过16%,这些公司无论是业绩,还是成长性、估值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。
(本版专题数据由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提供)